日本儿科权威:早期教育老实说几乎没任何意义

  热衷早期教育的父母,在孩子还包著尿布蹒跚学步,他们便已经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排满教育课程,星期一上幼儿教室、星期三上律动教室、星期六上幼儿泳训班……笔者不免为他们感到惋惜,这时期何不在家多享受一些悠哉的亲子时光,或是带孩子到附近公园和其他小朋友快乐玩耍呢。

  父母为孩子不惜下重本,投注大量时间和金钱给孩子接受早期教育,图的是什么呢?无非就是认定孩子的人生无法重来,所以不容许任何失败,我称为就怕将来后悔症候群。只是,这些父母或许不明白,早期教育老实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。

  

  各位如果还有印象的话,就会知道孩子的聪明才干,乃至于个性,受遗传力量的左右更甚于环境因素。

 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教育环境的重要性自不待言,但如果因此认为,比别人家孩子提前三个月、半年,甚至是更早期就给自己孩子接受高品质的教育,便可以保证自家孩子将来的发展,那真的是犯了根本上的错误。

  一个人的强项会是数理科还是文史科,与生俱来的天分比后天的教育更具有决定性。而在运动能力、音乐艺术品味等方面,天生资质的影响又更大,特别是有心朝职业发展的话,对天分的要求更高。

  笔者并不是要批判热心教育的父母,大家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,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来吃苦受罪,想要孩子安享富贵人生,才会寄望于早期教育。父母如果真的想为孩子做些什么,尽管去做就是了。不过,孩子比别人早一步学会,并不表示他比较厉害或不厉害。

  举例来说,即便孩子一岁开始学游泳,父母的运动能力如果普普通通,那最好别期望孩子将来可以成为奥运选手,读书也是一样。从幼儿园就给孩子补数学,并不表示孩子将来可以成为数学家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孩子刚进小学的那一阵子,或许解答数学题目的表现会比其他孩子来得强,仅此而已。

  学注音也一样。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就让他背注音、学拼音,他在只顾著玩家家酒的同侪之间,或许会是个能看懂注音的佼佼者,不过领先的态势最多也只能维持到小学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罢了。小小年纪跑英语补习班,学会写ABC,懂得用英语数数儿,并不表示孩子很快就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谈。

  与其把时间用来进行早期教育,不如让孩子大量体验与坐在教室课桌前完全不一样的精彩生活。例如,在沙滩上抓螃蟹,或是爬小山看到不知名的花草时,回家一起翻找图鉴来认识花草的名字。

  这是个只要在触控萤幕上动动手指,就可以用视觉来体验全世界的科技时代,所以亲临实境的亲身体验更显得弥足珍贵。亲自用眼睛看、用耳朵听、用身体触碰、用舌头舔拭、用鼻子闻嗅,累积种种打开五感的真实体验,才是孩子成长中的宝贵资产。而教育的基本,便是促使孩子勇于感受生命体验。

  遗传基因的剧本里预留了空白,我们无法预知孩子的才华何时绽放

  遗传基因的故事始自卵子受精的刹那,直到生命临终的那一刻才结束。

  那么,是否有年华虚度而始终不开花的遗传基因,最后就这么默默凋零?

  事实上是没有的,因为无论活到几岁,遗传基因的开关始终都保持在开启的状态。遗传基因并不时兴看谁最快达阵的比赛,我们只能默默守护、静待花开,而对于基因迟来的展现,我姑且称为晚成的遗传基因。

  有个小男孩,小学三年级还不会骑自行车,父母担心孩子跟不上同侪,专程为他特训,但只要一拆掉辅助轮,男孩立刻失去重心,翻车倒地。他咬紧牙关试了又试,偏偏怎样也学不会。然而就在升上五年级的春假,他一时兴起,再度挑战骑自行车,没想到三两下就上手了。我认为,这男孩迟来的成就感,比起打从幼儿园就能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的孩子要大很多。

  骑自行车也好,吊单杠也好,背九九乘法表也好,只要别的孩子都会,自己的孩子却学不起来,父母就难免担心。奉劝家长不要心急,孩子有一天自然会开窍,自然会找到自己的路,所谓大器晚成,成功得愈晚,感动的回报愈大。

  聊聊我自己的经验吧!年过五十岁以后,我才开始跑马拉松。当时的我平日完全没在运动,拗不过下属力邀,只得勉为其难地撩落去。我买了教学指南,又不惜血本砸下重金,购买昂贵的跑鞋等装备,有计画地开始了跑步训练。

  万万没想到的是,自己竟拿下我们这群跑友中的最佳成绩。从此以后,我就迷上跑马拉松而欲罢不能,然后在五十八岁时,写下三小时七分钟的个人成绩,获得莫大的成就感。

  我小时候是个十足的运动白痴,谁能想到,长跑竟然是遗传基因许我的特长,如果不是下属死缠烂打地拉着我去跑马拉松,我这辈子铁定不会知道自己体内潜藏着长跑基因。年过半百后意外获得这样的成果,让我重新认识遗传基因的威力,恍然大悟之余,也庆幸自己何其幸福,感谢有这个晚成的遗传基因。

  人生经常被比喻为马拉松:有人起步特别顺利;有人绕了远路;还有人被迫在中途放慢脚步,也有的因为跌倒而延误。还有全心争排名的专业运动选手,也有只求刷新个人纪录的业余玩票,哪怕只比自己的旧纪录快一秒钟,就算达标;或者有的跑者乐在与夹道呐喊助阵的观众开心互动,他们踩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,只要在规定的截止时限内跑完全程,便感到心满意足。在人生的跑道上,人们不也都是为了各自的意义与目标在努力吗?

  大家可知道马拉松的纪录,其实分为净时间(Net Time)和总时间(Gross Time)两种吗?自起点线鸣枪计时开始,到抵达终点为止,称为总时间,也是正式的官方纪录时间。但是,也只有站在第一排的顶尖马拉松选手,才能够在裁判鸣枪的同时越过起点线,像东京马拉松这样,参加人数动辄四万起跳的体坛盛会,从鸣枪开始到所有的参赛者都通过起点线,少说也要半个钟头。

  起跑枪声一响就一马冲出起点线的选手,和三十分钟后才得以通过起点线的跑者,出发时间已经前后相差三十分钟,所以参赛者都有自己的净时间,也就是自己从通过起点线的时刻开始计时,到抵达终点的全程时间。业余跑者的个人纪录,当然是以净时间的成绩比较符合实际。

  对于边跑边玩、目标只在跑完全程的人而言,早一点冲出起点线,还是晚一点冲出起点线,其实都不影响净时间的结果。晚成的遗传基因就像是晚点才出发的马拉松跑者,开关启动的时间比较晚,也可视为后发的遗传基因。附带说明,笔者个人三小时七分钟的纪录,自然是非官方的个人纪录。

  遗传基因编写的剧本里,必定会有提供主角自由发挥的留白、弹性空间与摆荡幅度。之所以能够发挥青出于蓝的才华、意想不到的特长,也是拜主角的努力,加上在基因剧本空白处的即兴发挥(ad libitum)所赐。不要操之过急,自然会在不急不徐的步调中发现红利机会。有的人十多岁就发现,我则是在年过半百以后才终于邂逅这个惊喜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muyingtoutiao.net/jiaoyu/535.html
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母婴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074976040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
guanggao
网友 相关阅读
网友 精选新闻